溝通要有效果,需要先建立暢通的關係。關係要能暢通,很重要的是關係裡的「人」要先被重視。當我們先重視孩子這個人,不只是關注他的外在表現、更是他內在的感受想法、潛在的天賦才能、正向的人格特質,就具備了親子關係能和諧、合作的關鍵基礎。
◎每個心聲都需要被聽見
很多父母常說:「我的孩子我怎麼會不了解?」
或說:「我怎麼會不關注我的孩子?」「我成天兩眼都在看著我的孩子!」
但很多孩子常說:「你只在乎功課,都不在乎我的感受,也不了解我的想法」
或說:「你只在乎我的表現,我表現好你才會好好跟我說話;我表現不好你就一直念我,甚至不理我。」
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、重視。比起外在物質層面的需求,所謂的被看見、重視,更多指的是內在心理層面的需要能被了解、在乎。
要如何正向地回應孩子的心聲?
如:「聽到你進房間好大力的丟書包,感覺你很生氣,怎麼了?」
或是你聽見孩子說︰「弟弟你很煩,再不滾開,我就揍你!」
你可以回應︰「聽起來,弟弟打擾你讓你蠻不高興的!」
或「好像弟弟的行為,讓你感覺厭煩和生氣!」
★只有父母先關顧孩子內心世界,親子溝通才能通暢,親子關係才能順暢★
◎每個亮點都需要被重視
「人各有所長」應該是大家都懂的「道理」,但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卻容易用「比較」的方式對待孩子。這「比較」的習慣,讓我們總是先看見或只看見孩子“比”別人「少」「低」「差」「弱」的地方。因此,當孩子有比別人「好」的表現時,不見得能得到我們的肯定、鼓勵、稱讚,反而,仍是對孩子說:「只是在數學的分數上比別人好還不夠,看看你的英文成績,跟別人差這麼多。」或是說:「只是體育表現好有什麼用,跑步跑得快能當飯吃嗎?」
「各有所長」的「長」,也有「亮點」的意思,所謂的「亮點」包括:
⦁特質與能力:好品格、優點、長才長處,如:熱心、體貼、挫折忍受力高、問題解決能力佳、有責任感、有創意、獨立主動、擅長體能運動或機械操作。
⦁付出與貢獻:對身邊人事物的需要投入時間和心力,如:做家事、照顧弟妹、打電話關心長輩。
⦁努力與進步:在事務上投入時間與精力,以及比先前的表現有所成長、突破,如:花時間複習功課、反覆練習某項技能。
「灰心、氣餒」是孩子反叛行為的根源。當孩子長期處於「不被看好」的環境裡,其內心「我不好」、「我怎麼做、怎麼努力都沒有用」的聲音會越來越大,最終他們的心中會出現:「既然你們都覺得我不好,那我就真正爛給你們看。」的聲音。
因此,家長們應從現在開始培養「抓寶」的能力,隨時隨地留意孩子「發亮」的時刻。孩子的亮點出現時,一定要給予具體的正向回應,如:「媽媽知道你很想在週末跟同學出去玩,但很謝謝你願意留在家照顧弟弟,做飯給弟弟吃,帶弟弟去公園玩,讓我可以安心地外出工作。」
不要視孩子的「亮點」為理所當然,每一次「發亮」的時候,也是孩子「花費心力」的時刻。
★只有父母先欣賞、看重孩子的所長,才能使孩子獲得發展正向行為的動力★
◎每段關係都需要被經營
「有關係就沒關係,沒關係就有關係。」這句話說明著,當彼此關係親密深厚時,互動中,很多事就比較沒關係;如果彼此關係疏遠淡薄,一點小事發生,可能就很有關係,容易小題大作。這句話也很適合套用在親子關係中,「當親子關係足夠親密時,要跟孩子設立規範界線、糾正孩子的錯誤,或是在與孩子衝突過後要進行關係修復時,都會容易很多!」
如何經營親子關係,除了上面所提到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、被欣賞、被接納,還有一件很重要,但可能很多父母忽略或是不擅長的-跟孩子有精心的時間。
所謂「精心」指的是你特別預備給孩子的(最好每個孩子有專屬他的時間)。在這段時間裡,不一定只是坐下來面對面的說話,可以一起進行某項活動,如:一起看電影、玩遊戲(桌遊、撲克牌)、烹飪烘焙、逛街、運動、吃美食、出遊旅行等...。
*平時可以多觀察、了解孩子的愛好及興趣,試著投其所好,或由孩子決定做什麼。如果孩子感受到你有興趣陪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事,他們也很可能會想與你一起做其他事。
在與孩子一起的過程中,不只是用心投入活動的進行,更重要的2項任務:
⦁ 發掘亮點:觀察、指出孩子在活動中「正向能力」或「特質」的展現。
⦁ 發起對話:開啟輕鬆且能互相認識的話題,如:
「你是從哪裡知道這部電影的?這部電影是什麼地方吸引你想去看?」
「電影裡的哪一個片段,讓你最印象深刻?」
「你是從哪裡知道做杯子蛋糕的食譜?」
「Youtube裡你有特別關注哪位廚師或烘焙師的影片嗎?他是哪裡吸引你?」
「煮菜或做甜點的過程中,你有什麼感受?」
「你在煮或製作的過程中,腦中會出現什麼想法?」
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打籃球的?那你是怎麼學會打籃球的?」
「有沒有哪位籃球明星是你崇拜的?他是什麼地方讓你欣賞?」
「端午連假我想有個家庭出遊日,不知道你有什麼推薦的地方或景點嗎?」「這趟旅行中,你最喜歡哪個地方?」
「這趟出遊的過程中,讓你最開心的時候是?」
★對話過程中的注意事項:
⦁時機很重要。有些活動進行中可能不適合說話,例如看電影。因此在你開啟對話的過程中,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反應,如果孩子出現不回應、不耐煩的表情或好像沒聽見你說話的情況時,可能需要先停一下,等待其他時機再嘗試。
⦁多聽少說。對話過程中,切忌批評、否定孩子的發言或給建議。專注傾聽、發揮好奇心並保持有興趣的熱情,儘量把說話空間讓給孩子。當孩子感受你有想要聆聽他說,孩子就會願意說更多。
⦁ 避免敏感話題。功課、成績、行為表現等...一些可能會引起孩子負面情緒的話題應避免在精心的時刻中出現。你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話題,如:最近學校的趣聞、新聞時事、孩子有興趣的影片、音樂、遊戲、書籍等。你也可以說說自己的親身經驗,或是家人朋友的成長故事,這些也是孩子會感興趣的話題。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除了智能上的發展,人際互動上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任務,引導、幫助孩子從親子關係中學習與人合作,建立和諧互惠的人際關係,這會是家長送給孩子一份終生受用的禮物。
Comments